发病原因:
1、天气突变,阴雨居多,导致水体中溶氧较低;
2、水质恶化,亚硝酸盐超标等;
3、增氧设备开启的时间或数量不够;
4、池塘水环境变化太大;
5、饲料投喂量过大,高蛋白饲料在苗子阶段建议投喂量不超过3%,成鱼阶段不超过2%,长期高投喂量容易引发出血病;
6、养殖人员管理不当,比如池塘缺氧后还正常投喂。
防治方法:
1、做好底部改良工作,长期使用底康1号,可减少氨氮、亚硝酸盐的产生,维持良好的水体底部环境,降低发病风险;
2、定期内服美康126+水黄金,帮助鱼体维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增强其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3、当出现出血病时,及时使用康倍宁+鱼血宁+美康2号+美康6号内服,外用特碘消毒治疗,可有效控制出血病暴发。
烂身病
发病初期,在头部、躯干部或鳍条部出现灰白色或稍有充血的腐烂区域,当病情加重时,病灶皮肤受损,露出其下的肌肉组织。继而,病鱼可能因细菌性败血症引起的并发症导致死亡。此外,鳃组织也是细菌感染的常见部位。
发病原因:该病原的感染常与各种应激因素有关,如高温、养殖密度过大、机械损伤、水质恶化等,幼鱼更易于感染,并会导致大批量死亡。
流行情况:该病多发于春末至初秋,尽管大多数情况下是在水温高于20℃时流行,但在低温期间亦可发病,因此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出现。
建议预防治疗方法:内服外用相结合。
外用:
第一天:底康1号+养水宝;
第二天:优碘和硫醚沙星;
内服:
氟康宁+鱼血宁+美康2号+美康6号+水黄金。
套肠病
鮰鱼套肠病实际上是一种条件致病的细菌性疾病。该病发病突然,延展迅速。病鱼在行为上表现为游动缓慢、靠边或离群独游、食欲减退或不吃、病鱼体表出现大小不等、色素减退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褪色斑。严重时,病鱼肛门红肿、脱肛,并最终导致死亡。
发病原因:
1.水体因素:水温在18~22℃为鮰鱼套肠病发病高峰期,此时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大量滋生,特别是隔温层上下的水体交换频繁,底泥中的有害物质上浮,使鮰鱼产生应激反应,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2.天气因素:五月份气温尚不稳定,忽冷忽热的环境中气压、水温、溶氧等经常大振幅变化,同样对鮰鱼产生较强的胁迫应激,甚至造成肠道痉挛,为致病菌提供了入侵和感染的机会。
3.用药因素:当越冬后的鮰鱼开始出现寄生虫病时,有些养殖户滥用刺激物,甚至超剂量使用,常常不考虑鱼体、温度、天气等用药条件而盲目或机械施药,导致鱼体受损,更易受病害侵袭。
4.投喂因素:大部分养殖户通常在水温15℃之下,少量投喂或不投喂,而在15℃以上时,又过量投喂,导致鮰鱼暴食,胃肠负担较大,或投喂不合口径的大颗粒饲料,导致消化不适,影响鮰鱼能量摄入。
防治方法:
首先停食两天,外用解毒康应激:
上午:速解宝+水黄金;
下午:底康1号+底康3号;
第三天用特碘消毒杀菌。
停食两天后内服,每天投喂量减为正常投喂量的1/3,氟康宁+美康2号+美康6号+水黄金+盐酸多西环素,连续投喂三到五天。
总结:养殖管理需注重环境、机体和病原三方面的调控,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平时的改底解毒调水工作着重于环境的调控,以维持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保肝护肠以及平时内服营养性的产品针对体质的维护;消毒杀菌针对水体环境的有害病原。因此,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不能从单一方面考虑,需要综合考量再做处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