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4世界杯

鼓声响,传承中华文明!一起了解腾蛟绷鼓技艺~

admin 2025-08-02 06:21:48 2509

6、打洞:皮处理好后,趁其半湿半干,先在牛皮的四周边缘打洞,以便于穿上麻绳。一般鼓面直径36厘米的打56个洞,以此类推。

7、晒皮:牛皮打完洞后,穿上麻绳,在鼓桶上绞紧,使鼓皮得以拉伸成型和干燥。将鼓皮连同鼓桶一起绞紧后放在太阳下晒干正面后,再解开鼓皮,将鼓皮的反面翻转过来晒。晒皮也是一项很讲究的工序,不能随便暴晒。如果温度超过35度左右,要用树叶、稻草等遮盖鼓皮,以防鼓皮被晒得太“熟”,否则鼓皮容易损坏。等到两面都干燥后,鼓皮部分才算完成,可以进行绷鼓。

8、削钉:利用晒皮的空儿,艺人用篾刀削钉鼓皮用的鼓钉。鼓钉必须用毛竹削成,因为毛竹硬度较高,能够顺利钉入鼓桶。同时要将鼓钉削成尖头、细腰和尾端三段,尾端是鼓钉钉入鼓桶后露在鼓桶和鼓皮外的,所以要削成五角棱状,以达到美观的效果。一般削一枚鼓钉需要十几刀, 绷一面直径为36厘米的鼓大概需要鼓钉100枚左右,一位熟练的绷鼓艺人也要削两个小时左右。鼓钉削成后,还要放在锅里先用旺火再用文火炒过,火候必须控制好,炒太焦还没怎么钉就已经碎了,太青则钉不进去。

9、绷鼓:将串上麻绳的鼓皮安置在鼓桶上,然后将其木质的“鼓桥”上放上一“圆垫板”,将蒙上鼓皮的鼓桶放上去,“鼓桥”和下面的“鼓椅”中插着许多的木“鼓嵌”。鼓皮上的每7个洞穿起的麻绳圈用一根称为“绞子”的横木棒穿过,然后将粗“鼓索”套在“绞子”两端后再穿过“鼓椅”下原已放置的木质棍状横棒“横担”,同时在粗“鼓索”中还分别插有另外的几根大小、重量相同的横木棒“绞子”。上下的“绞子”和“横担”两根横木棒经“鼓索”连接拉紧后,只需转动中间的“绞子”横木,利用其旋转的力量,鼓皮自然紧密绷在鼓桶上了。而绷鼓艺人再用八磅锤或十二磅锤用力地将插在“鼓桥”和“鼓椅”中间的木“鼓嵌”敲紧实,使鼓皮更加牢牢地绷在鼓桶上。在这期间,怎么样才算绷成功了一面好鼓,还要通过按硬度和听声音两个步骤。在绷鼓的过程中,绷鼓艺人一边绷,一边用手用力按鼓皮或光脚站在鼓面上踩踏,使皮革更加柔软和结实。此间,还要根据鼓皮绷的松紧适宜程度进行同步调音。调音时,艺人用鼓槌敲打鼓皮,听其声音是否达到最佳状态。如果声音太锐或太沉,就要相应地调节绳子的松紧度。

不过,今天这个古老的方法已有所改变,原有用绞“绞子”横棒和敲“鼓嵌”的方法绷紧绳子,既吃力又费时,现在则采用千斤顶替代,只要摇动千斤顶,便可使鼓面紧在鼓桶上,如此一来,既省时又省力,产量亦随之提高不少,着实为一大改革。

10、钉钉:经过如此严密的程序后,鼓基本上算绷成了。接着,用钉钻在贴着鼓皮的鼓桶上连同鼓皮一起钻出钉孔,将已经削制好的鼓钉用锤子敲进去,将五角棱的尾端留在外面。然后用刀子削去多余的鼓皮边,一面鼓就算大功告成。

11、修饰:在制作完一面鼓后,绷鼓艺人还根据顾客需要和当地民俗,在鼓面写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字样,或者钉上“五色布”和绘上“太平符”、龙凤等图案,同时用毛笔写上绷鼓人的“字号”。在通常情况下,“龙船鼓”、“地震鼓”等鼓不需要上油漆修饰,保持其原始的古朴形态。如果要上漆,之前要先补土,即将石膏等原料将鼓身的小洞填平后,漆上一层底漆,待干后再补土一次,等完全干燥后才开始上色。至于颜色,一般来说,都是用大红色。有的鼓为了美观起见,还在鼓身两侧按上鼓环。

绷鼓的每一个步骤、环节都相当重要,直接关系到鼓音质的好坏,一点也不能轻意。

11月24日,腾蛟文化驿站,展开了绷鼓分享,分享者董文娟将绷鼓的气势蓬勃,展示的淋漓尽致。

分享者董文娟老师为大家讲解了腾蛟非物质文化遗产绷鼓的制作工艺及基本演奏方法!大家都听得入迷,跃跃欲试。

演奏者使用双手,在鼓皮上的不同部位击打,使鼓发出不同的音色,形成美妙动听的乐曲。

这次分享会一起用绷鼓的方式,开启了开心之旅,分享虽然告一段落,但是只是一个开始,希望绷鼓能带给我们长久的快乐。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