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公元456年—536年),字通明,是南朝齐梁时期著名的医药学家、炼丹家、道教学者及诗人,因其隐居山林却仍参与朝政,被世人尊称为山中宰相。下面让我们走进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生。
(一)短暂仕途后的隐逸生活
陶弘景的出生就充满传奇色彩。据传其母曾梦见两条青龙从怀中腾空而出,又有两位仙人手捧香炉降临闺房,不久便怀上了他。自小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十岁时便机缘巧合获得了葛洪所著的《神仙传》。葛洪乃东晋著名道教理论家、炼丹家与医药学家,被世人尊为小仙翁。《神仙传》中记载了许多奇幻故事,如《栾巴传》讲述仙人识破鬼魅化身书生骗婚的奇闻,还有《王远传》《刘根传》等精彩篇章。
陶弘景得到这部奇书后如获至宝,废寝忘食地研读,由此立下了修身养性的志向。成年后的他相貌堂堂,身材修长,目光炯炯有神,博览群书达万余卷,更精通琴棋书画。南朝刘宋时期,丞相萧道成破格将未及弱冠之年的陶弘景召入宫中,担任诸王子的伴读,并赐予奉朝请的特殊待遇——这本是致仕高官方能享有的殊荣。然而身处权贵圈中的他却不喜交际,常闭门读书。因其学识渊博,朝廷每有典章制度需要制定,必先征询他的意见。
但仕途终究非其所愿,不久后陶弘景便上表辞官,隐居于句容的句曲山。
(二)若即若离的尘世因缘
他在山中修建了一座三层道观,顶层自居,中层安置弟子,底层接待访客,仅留一名童仆随侍。山风拂过松林发出阵阵涛声,是他最爱的天籁之音。他常徜徉于清泉怪石之间,飘逸出尘的气质让遇见者皆以为遇见了真仙。
展开全文
年岁渐长,他的求知欲愈发旺盛。除著书立说外,尤精研山川地理与医药本草。他还亲手制作了浑天仪,认为此物不仅史官需要,修道之人亦不可或缺。
虽为隐士,却未断绝尘缘。梁武帝萧衍平定建康后商议禅让之事时,陶弘景立即从古籍中找出诸多带有梁字的谶语,派弟子进献,暗示萧衍登基乃天命所归。本就交好的二人因此情谊更深,书信往来不绝,朝中官员也常往山中拜访,故世人称其为山中宰相。
梁武帝巡幸南徐州时,特意邀请陶弘景至行在后堂,促膝长谈数日方别。临别时陶弘景更赠予两柄稀世宝刀。他八十五岁仙逝后,梁武帝追赠中散大夫,并遣宫中官员主持丧仪。
(三)才华横溢的全能大家
抛开性格与处世之道不谈,陶弘景堪称旷世奇才。
在本草学史上,他是奠基性人物。面对当时十余家本草著作的混乱状况,他将古籍整理为《神农本草经》与《名医别录》两大体系,结合临床经验编撰《本草经集注》,收录730种药物,首创按玉石、草木等七类分类法,这一体系沿用至今,成为本草学发展的里程碑。
其著述多达七八十种,现存《真诰》《真灵位业图》等十余部。在炼丹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知识,留下了钾盐鉴定的最早记载。
作为诗人,他的作品也颇具风骨。如《饮酒将尽》描写微醺赏花的闲适,《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则展现了隐士的高洁情怀。这些诗作既见其文采,更显其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